NEWS
时间:2024-08-08 16:31:57 来源: 作者:
作为自然科学的基本语言,高数难,甚至会挂科,但喜欢数学的孩子却很想学。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教授傅蔚,不仅主持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线性代数A》建设项目,也是“大学数学预备知识选讲”视频课的课程负责人。8月8日,这门由10讲组成的中学-大学数学衔接课程,在三大“网课”平台正式免费上线。而在试运行时,就已有3745名学子自发选修此课,浏览量超过80.8万次。
智慧树网(https://coursehome.zhihuishu.com/courseHome/1000115017#teachTeam)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中学-大学数学衔接课程的《选讲》主要分为5个模块:模块一是数学归纳法,介绍了大学数学中常用的证明方法;模块二包括三角函数与常用三角公式;模块三包括反函数与反三角函数;模块四包括极坐标与平面曲线的参数方程;模块五介绍了空间直线和平面的参数方程及一般方程。总体上,提供了《高等数学》与《线性代数》学习中所需的预备知识,帮助学生提前适应大学数学的学习。
“这一系列课程讲授,既有分析,也有提示,还有解答。”华东师大数学科学学院院长吕长虹表示,今春设立的华东师大数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中心,正探索如何科学构建数学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评估遴选和一体化贯通培养机制。此次精心制作并发布“大学数学预备知识选讲”,在智慧树网、学堂在线网和自建的公共数学虚拟教研室网同步上线。发现中学学子主动先修大学数学,数学教授们颇为惊喜,也表示欢迎。
学堂在线网(https://www.xuetangx.com/course/ecnu0701731dxsxybzsxj/21614117)
对于5%左右甚至仅有2%的“尖子生”,如何进行数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规划?作为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和高中数学课标编写组成员、人教社新版数学义务教育教材主编,福建师范大学校长王长平表示,培养规划应基于教材、高于教材,因材施教、拓展提升,重在掌握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数学思维和推理能力,而非仅仅停留在数学知识。
王长平教授认为,培养数学拔尖人才应当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大中小一体化”,其实都有数学内容的拓展提升空间。他建议,这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就能完成大学第一学期的数学拓展内容,在各科全面发展的同时,争取1门突出的学科方向,积极参加国家“数理化生信”竞赛和各高校的强基计划选拔。
7月24日,上海中学校长冯志刚(右一)与数学竞赛教练王广廷老师、第65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金牌得主王淳稷同学在一起。
“应当形成数学领域大学、科研院所与中学阶段不同学段间对数学拔尖学生培养的贯通培养机制。”作为2026年第 67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0 2026)的承办方,上海市上海中学校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指委数学教学指导专委会副主任冯志刚认为,高校、科研院所专家进入基础教育、高中阶段名师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可担任拔尖学生成长导师。同时,可合作开发适合这批数学拔尖学生成长需要的专门课程,形成对拔尖学生的课程贯通、资源贯通、制度贯通、评价贯通机制,引导学生养成阶段最佳发展取向选择。
提前跑向大学,谁能跑到最后?作为数学奥赛的获奖大户,近三年上中学子共获得5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其中,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各有2名学生获得IM0金牌,今年该校学生王淳稷再次获得IM0金牌。学数学、教数学出身的冯志刚,特别关注数学强潜能学生的早期识别与培育,高中数学竞赛活动应当“善跑”——当学生水平处于0到1区间时,教师的角色是“领者跑”;处于1到10区间时,教师的角色是“陪着跑”;处于10到100区间时,教师的角色是“看着跑”,把好方向、适当引导,不让学生只痴迷在一个很狭窄的方向上。
“很多时候,孩子已经尽力了,只是‘运气’差一点而已。”冯志刚告诉数学同行,过程中,既要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的信任,又不至于过分打扰他。“适度的关心每个人都会,但‘让时间去抚平’的定力与气度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在他眼中,数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点在于业务高度,会做题、会讲题、会把握;在于眼光高度,慧眼识才,给数学强潜能学生正确评估;在于人格高度,做事公平、淡定,耐得住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