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时间:2019-11-27 09:06:55 来源: 作者:
本市将出台《北京市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管理规定》,对公共服务领域外语标识使用予以规范;对九类国际交往功能区,以及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人才社区等重点公共场所外语标识全面展开集中纠错;并将在2022年冬奥会前,对覆盖交通、文化旅游、体育、商业等各个领域的外语标识地方标准予以修订。今天上午,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本市公共服务领域外语标识使用与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
问题外语标识为何屡禁不止
根据前期调研发现,“问题外语标识”频频现身街头。究其原因,外语标识的社会知晓程度还有待提高是主要原因。一些规模以下企事业单位,外语标识和服务用语不规范现象比较明显,规范设置和使用外语标识的意识还有待提高。一些新建场所和设施未经事前审核,随意设置外语标识,造成大量错误。而识别错误外语标识对人员专业素质要求较高,目前主要依靠外语专家和高校外语专业志愿者等,力量有限,难以做到全面覆盖。同时,发现错误外语标识后,更换成本较高,目前对“知错不改”的现象还缺乏有效制约的依据。
本市公共服务领域外语标识管理将有据可依
针对“知错不改”以及政府监管缺乏依据等问题,本市立足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将外语标识立法和相关领域地方标准修订作为两项重点任务予以推进。目前,《北京市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管理规定》立法工作进展顺利,拟以政府令形式出台。下一步,本市将推动《北京市国际语言环境建设促进条例》纳入市人大立法调研工作计划,进一步固化工作成果。
冬奥前形成覆盖全面、规则清晰的外语标识地方标准体系
随着2017年《公共服务领城英文译写规范》系列国家标准颁布实施,本市目前沿用的全国首个《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系列地方标准将予以修订,并将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举办之前,形成覆盖全面、规则清晰、具有时代特色和示范引领作用的外语标识地方标准体系。修订后的地方标准将覆盖交通、文化旅游、体育、商业、金融、教育、邮政、电信、餐饮、住宿以及组织机构名称译写等领域。
重点公共场所“外语标识”将集中纠错
此外,本市还将对现有的“问题外语标识”进行集中纠错。下一步,将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九类国际交往功能区,以及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人才社区等重点公共场所外语标识开展集中纠错。提前介入新建涉外场所外语标识设置和译写工作,组织中外权威专家提供专业审查意见,从源头上避免错误外语标识的出现。加强与标识设计生产和翻译行业协会的对接服务,主动提供译写标准和数据库等专业支撑,推动优质企业纳入政府采购名录。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倡导将规范外语标识纳入行业自律范畴,营造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的工作局面。
本市将推进国际语言环境系统提升
北京多语言服务中心2010年正式组建,向在京外国人士提供电话翻译服务,但目前业务覆盖面还不够全面,仅有110、120、999、12345实现了热线对接,更多的便民服务还没有涵盖。下一步本市将进一步完善多语言电话服务热线工作机制,探索建设一站式双语政务服务大厅,不断提升重点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外语服务能力。同时,用好全市外语标识数据库和网络查询平合,定期补充录入新增外语标识译法,与重点搜索引擎以及有关政府网站进行链接,为社会各界免费查询使用提供便利。
人大建议:设“电子屏”、“智能触屏”版创新外语标识
在今天上午的会上,市人大提出建议,对重点领域、核心区域的错误标识要及时发现、即使纠错整改。市政市容配套建设时统一进行错误标识整改更换,实现新老标识有序接替。同时对旧标识标牌进行合理利用,通过技术处理,废旧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鼓励创新外语标识设置,支持通过运用电子屏幕、手机导览、智能化触屏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标识显示新形态,进一步增大单位面积标识内的信息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