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 电话:+86-0000-00000
  • QQ:987654321
  • 邮箱:987654321@qq.com
  • 联系人:王小姐

面对变局,中外合作大学如何破阻前行


时间:2021-01-14 16:23:20  来源:  作者:

持续蔓延的疫情、涌动的全球化逆流,让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前路迷雾笼罩。作为教育对外开放的产物,中外合作大学也难免遭受冲击。在前不久于温州肯恩大学举行的中外合作大学联盟理事会议上,来自国内9所中外合作大学的负责人就以“后疫情时代中外合作办学新发展”为主题,对后疫情时代国际化教育共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交流探讨。

中外合作办学是推动我省实现高教强省的新势力,全国首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就诞生于此。面对变局,省内的中外合作大学都实施了哪些应对措施?放眼后疫情时代,中外合作大学又将如何寻找潜藏的办学机遇,开好新局?

跨境流动“暂停”,

非常时期积极作为

“去年年初,几乎所有的跨境人员流动都暂停了。遍布全球的师生能不能回来,都是个问题。我们赶紧作了多套预案。”宁波诺丁汉大学党委副书记董红波告诉记者。

中外合作大学的外籍师生占比相对较高,教学组织上要花更多的功夫。以温州肯恩大学为例,全校140余名专任教师中,外籍教师有110余名。疫情发生后,该校除了帮助外籍教师返校,也寻找办法克服线上教学的时差问题。通过在线学习平台的建设,校方及时启动了非同步教学与直播相结合的灵活教学模式。宁波诺丁汉大学去年1月底就开始联系并协助中外教师按时返校。到3月下旬国门关闭前,已有70%以上的专业教师顺利回到岗位。

春季学期开学后,为保障未能返校的学生同步参与课堂教学,宁波诺丁汉大学对所有线下课程都进行了课堂录制,研讨课则采取线上线下同步直播的形式。对于相对棘手的实验课,校方也提供了远程实验的方式作为补充。期末,学校还引入了第三方“云监考”系统,使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能够跨境同步参加考试。

国际形势的变化,让中外合作大学在师生互换交流、跨国科研合作、海外深造等方面都遭遇到不同程度的阻力。在温州肯恩大学校长王立看来,全球变局大背景也为学生海外交流学习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学校借机扩大了交流合作范围,并探寻其他类型资源的共享与互补。对于2020届毕业生,校方建立了毕业生线上支持群,帮助学生解决疫情期间遇到的升学就业等问题,减少外在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宁波诺丁汉大学在非常时期发挥着中英抗疫的纽带作用,促成物资捐赠,以及经验、技术的远程交流。中外合作大学的学生们也积极捐款捐物,提供翻译等志愿服务,促进国际交流。

在招生方面,原本作为中外合作大学优势的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深造路径等由于形势变化,引起一些考生和家长的担忧。但同时,中外合作大学根据相关政策和实际情况,主动开展自主招生,向那些被海外高校录取,却无法成行的国内学生伸出橄榄枝。

面对不确定的世界,

拨开迷雾打造办学特色

“疫情让我们对学校的未来发展有了新的思考。”宁波诺丁汉大学执行校长尼克·迈尔斯在联盟理事会议上抛出问题,“后疫情时代,我们的大学会变成什么样?”

宁波诺丁汉大学加紧了对数字化转型的投入,打造未来教室,构建数字化系统。“温肯将探索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未来大学新形态,引入世界范围内优质的在线教育资源,并与原有特色实体校园相结合。”王立表示。

“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倒逼我们思考并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和规划,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王立说。疫情发生后,温州肯恩大学积极整合资源,加快了开设硕博士研究生专业的脚步。“一方面,硕博层次学习对课堂教学依赖程度相对较低,可以减少外籍教师无法来华授课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能进一步发挥中外合作办学在引进外国教育资源质量和合作深度上的优势。”王立认为。

全球化受阻也让中外合作大学更加关心如何在产学研方面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学校的特色需要结合国情和当地的文化产业、社会发展需要。我们的专业设置要和当地大学互补,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稀缺人才。”王立认为。

“因为疫情,国内就读国际高中的学生及其家长对家门口的中外合作大学有了更多关注。这也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机会,我们将积极改进管理和服务方式,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董红波说。

2020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印发,强调要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不动摇。“虽然疫情给国际合作交流造成重大影响,但长远来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不会改变,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脚步不会放缓。随着疫苗普遍接种,疫情发展形势趋稳,国际流动会逐步恢复,中外合作大学也会逐步走上发展正轨。”浙江师范大学国际处处长徐丽华告诉记者。

“我国防疫工作的成功,将会在未来对国际学生留学目的国的选择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徐丽华补充道。“疫情结束之后,中国或将成为人才和资源的‘引力场’。中外合作大学在这方面有语言、跨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天然优势,同时也能成为海外人才了解中国的窗口。”董 

电话:+86-0000-00000
邮箱:987654321@qq.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Copyright © www.yaxin868.com 最新登录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111111号